《聊斋》还有现实意义吗? |
|
作者:汤海鑫 |
2014-12-04 10:12:10 |
|
2012 总第105期 |
|
|
自从参加了老年读书会活动之后,在其影响下开始染上读书习惯。不久前,我得到一本《聊斋志异》,12卷494篇。闲暇时常读读,看了忘记,忘记了再翻阅,如吃橄榄那样,回味无穷,爱不释手。《聊斋》每篇短小精悍,文体有短篇小说,讽刺小品、杂文、特写、传说、寓言等多种形式。许多篇幅写的是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中的事情,内容善于巧妙地把那些非现实的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中来,使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构成一幅幅人鬼相杂,阴阳相间,出于幻域,遁入人间的生动故事。作者在具体描写这些非现实的事物时,又擅长把狐媚精妖人格化,把幽冥世界世俗化,只是在他们表现了某种超现实的力量时,才记起他们实为异类。 《聊斋》的写作方法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。故事既充满幻想又反映现实,既极其荒诞又十分真实,说来矛盾但转念一想又合情合理。这里有天国地狱、神灵仙妖、形形式式、奇奇怪怪。但是它们折射出来的依然是人间俗态,美丑善恶。虚与实、幻与真,仙气与人性,相互交融渗透。书中描绘的不少事情,似乎与读者既远又近,似离即实。男人需要的温柔,女人期待的真诚,社会普遍渴求的惩恶扬善的正义,以及少男少女企慕的新奇和浪漫,这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主旋律,通过读《聊斋》可以使我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慰藉。 有人说《聊斋》是三百多年前蒲松龄老先生的著作,写的故事是过去的,内容是虚无缥缈的,现在没有什么看头。然而,我却认为《聊斋》中虽有点糟粕,随着时间的推移,绝大多数的故事仍魅力不减,至今还在拨动着人的心弦。特别是被改编成电影、电视剧、戏剧等许许多多故事,都受到现代广大群众的喜爱。例如《席方平》篇,讲了一个为了替父报仇,历经千辛万苦,受尽迫害,但是他百折不饶,坚持斗争,后在神仙的帮助下终于取得胜利。故事中的二郎神铁面无私,体恤下情且能为含冤者昭雪,严惩那帮贪赃枉法的狱吏、城隍、郡司和冥王。席方平的胜利意味着被压迫者为正义而斗争的胜利。又如《连琐》篇中的女子连琐,虽然是“鬼”,实际上是个孤独、寂寞的少女,为了争取婚姻自主,敢于冲破权势和财产的羁绊,热烈追求所爱,经过患难与共的生死考验,连琐与杨生终于结成心心相印的恩爱夫妇。再如《画皮》篇,刻画了一位爱人之色而渔之的王生,为贪欲所蔽,是非不分,人妖莫辨。此篇意在揭示邪恶往往以乔装打扮掩盖其凶残的本质,而有一些人为其所惑,势必愚迷不悟,明明妖也,而以为美,明明忠也,而以为妄,最后身受其害。其他如《崂山道士》这个故事讽刺那种投机取巧、不肯下苦功,最后必然“碰壁”的人。精彩《聊斋》故事举不胜举,人们喜欢它、叨唠它,这里除了有强烈的术艺吸引外,主要在哲理上,还能给现在的社会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吧! |
|
【 已有 2720 人浏览 】 |
|
|
|
|
|
|
|